湖北放生园放生螺丝,湖北新洲报恩禅寺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2-20 浏览:121次

一、放生一年孩子成绩还是没好

1、报恩禅寺位于道观河风景旅游区青龙山南麓,道观河水库北岸,依山临水,竹树环合,环境幽雅。占地面积134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禅寺凝炼肃穆,气势恢宏,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法堂、玉佛殿、方丈室等组成。建筑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置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于同一轴线,座北向南,倚山迎水,梯次而上,层层迭起,蔚为大观。报恩禅寺供有佛像34尊,其中玉佛殿释迦牟尼佛卧像长7米,重7吨,从佛国缅甸请回,为整块汉白玉石雕凿而成,国内罕见。报恩禅寺一期工程于1989年春破土动工,1994年秋竣工,由当代高僧本焕大师捐资修建。

2、本焕长老是当代中国佛教著名高僧,佛门泰斗,禅门尊宿,1907年生于湖北武汉新洲,于1930年在新洲报恩寺出家,同年到武昌宝通寺受戒,追随七年之久,深得禅法精髓。1949年,承接一代高僧虚云长老法脉,为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

3、1988年,82岁的本焕长老在湖北新洲重修报恩寺,此寺原址在仓子埠集,现重建于道观湖畔,1994年建好,完成建筑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今昔对比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4、报恩禅寺座落在名山秀水之间,是一个集僧人清修,弘法和游者朝礼、观光于一体的圣地,而寺日报恩,其意可谓深远。

5、印顺大和尚,字源利,湖北襄樊人。

6、2000年于深圳弘法寺礼本焕长老为师剃度,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次年依广东云门寺佛源长老圆具。云门佛学院禅修班毕业、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颁发的佛学博士学位。

7、2008年升座深圳弘法寺方丈,并任深圳佛教协会会长。印顺法师倡导人文佛教,带领弘法寺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和佛教文化对外交流。自从担任弘法寺监院以来,根据其恩师本焕长老的意愿,实行了多项新举措,使弘法寺各项工作都迈向了新台阶。他坚持“以道风建设为中心,以慈善和文化为两翼”的宗旨,带领弘法寺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多年来,弘法寺为社会兴办希望学校、建医院、修桥铺路、赈灾扶贫等捐款达5000多万元。他主编出版了《弘法寺佛教文化系列丛书》,积极倡导《神州和乐》,制定《弘法寺禅堂仪规》,参与多项慈善募捐,策划并主持了本焕长老99岁、100岁、101岁、104岁寿诞庆典,深得本焕长老和广大信众的好评。

8、就单体建筑而言,佛教寺院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无论是殿宇、厅堂,还是楼阁、廊庑,中国古代建筑的所有种类都能在佛寺中找到其典型代表。就佛教寺院类型而言,佛教寺院的建筑类型的变化是最为丰富的。维持这种类型的相对稳定,对新老建筑的传承配合至关重要,可以说类型的传承是佛寺文脉关系的主要形式。而出现这种类型传承的主因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儒、道交融,于是,反映儒教礼仪秩序的官署、文庙、祠社被混合效仿,按儒家礼仪,殿为最高等级的建筑类型,主殿面南,之前只允许有门而不能有其他的殿堂出现,这一制度也被佛寺效仿,中国化的佛寺,主体一般采用中轴对称,以殿、堂、楼、阁搭配组群,一般以其中的大雄宝殿为主殿,建筑的等级最高[1]。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佛教寺院建筑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大荟萃,应有尽有。较之喇嘛庙、缅寺而言,其类型种类之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内容丰富及种类多样,并不表示没有规律可循。就总体而言,佛教寺院的建筑特征是木构架结构为主,梁柱交错,斗拱支撑,人字形两面坡屋顶,上铺青瓦、琉璃瓦或鎏金铜瓦。而且就建筑风格而言,虽然有时代的差异,但总体上中国古代的佛教建筑大多是唐代风格及其流变。唐代木结构寺院大殿,有出头的柱头斗拱。汉式建筑中比较典型的结构就是斗拱,斗拱主要由斗形木块与弓形肘木交错重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下小上大的托座。其效果是显得建筑本身十分华贵与高雅。另外顶棚上有作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等多种风格的凹形物——藻井,饰有花纹、雕饰或彩画等,极尽华美。宋以后寺院单体建筑的形制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是主要的风格没有变,可以说都是唐代建筑风格的流风与遗韵。就建筑的整体而言,汉式传统的建筑大体可以划分4种风格,即:①庑殿式。又称四大阿顶式,由4个倾斜的屋面与1条正脊组成。屋角和屋檐都略微有一些向上翘起,从而形成一种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曲线美。②歇山式。为两面坡与四面屋顶的结合式,由4个倾斜的屋面、1条正脊,4条垂脊、4条戗脊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而构成的垂直的三角形立面构成。③悬山式。又称挑山式,两面坡式的建筑形式之其特点是屋面的两侧伸延出山墙之外。④硬山式。亦是两面坡式屋顶形式之其与悬山式建筑的区别是两侧的山墙与屋面略齐或略高出屋面。这4种屋顶建筑形式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法式中最为常见的,在其中还包含着等级观念的印痕。一般说来,前2种的限制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庑殿式建筑,甚至于高如王侯府邸也不能随便使用,只有皇宫之类的建筑有此特权。而在佛教建筑中,由于其与王权之间的密切关系,反而有许多佛寺建筑获此殊荣。

9、具有森严的等级序列是湖北传统建筑最显著和稳定的特征,这也表现在佛教建筑中,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制式,在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中,这种制式几乎没有受其左右,湖北的近代佛寺制式有如下特征:

湖北放生园放生螺丝,湖北新洲报恩禅寺

10、①主轴线上的建筑等级高于两翼建筑。

二、上海哪里有放生

1、②主轴线上的建筑间有等级序列。中国传统的佛寺,大雄宝殿的制式最高,其屋顶,一般取仅次于宫殿主殿的重檐山顶,法堂次之,建筑形式也为殿堂。至于大雄宝殿前的天王殿,实不属殿,制式最低。

2、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属于外来文化,其建筑布局有本身的形制,经过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建筑的交融,形成具有中国传统形式的布局。

3、宋以后佛教盛行的禅宗,一直流传,其禅宗“伽蓝七堂”制后一直为佛教寺院主要的典型布局,基本形式为典型的传统院落。以南北为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山门,山门左右为钟、鼓楼,山门的正北面为天王殿,再北面为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阁),大雄宝殿两庑设有东西配殿即护法殿用于供奉不同的佛祖,其他供奉另设院落,根据主次安排其院落位置,寺院东侧布置为僧人生活区,西侧为禅堂,整个寺院有多重院落组成的(图[2]。明清时期,湖北省佛寺同全国一样,开始由盛转衰,主要表现在思想理论上没有太多的创新,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皆趋于式微,在宗教思想上,寺庙流行的主要是禅宗和净土宗,而大多是禅净合已明显体现出迎合世俗情趣的思想倾向。寺庙殿堂布局和供奉也都趋向程式化,殿堂布局大多遵循“伽蓝七堂”形式,少有变化,供奉的佛像无非是弥勒佛、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完全是一种定型的崇奉模式。湖北省佛寺寺庙这种衰颓的面貌一直延续到民国。

4、纵观历史,湖北省佛寺历史悠久,地方特点鲜明。湖北省佛寺始于北魏,历朝历代兴建不辍,至今有1500余年的历史,基本伴随了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全部进程。湖北佛寺是湖北省佛教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缩影。湖北佛寺在宗教思想和外在形式上具有南方佛教和文化的鲜明特点,同时因武汉重要的地理位置,又具有吸收和包容外来佛教思想和文化的特点,这种地域性和包容性兼容的特征就是湖北省佛寺独具的地方风貌。

5、归元寺坐落在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取名“归元”,出自佛经《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即归真,就是超出生灭之界,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在佛教中,归元寺属于曹洞宗(该宗系禅宗五家七宗之,故又称归元禅寺。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4大丛林。

6、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3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分别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和罗汉堂等3组主体建筑群。中院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该殿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经过近年来的维修,气势宏伟。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均为托沙雕塑。释迦“偏袒右肩,结跏趺坐”,十分庄严静穆,威仪俨然。佛像后的背光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地藏像,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在鳌头上,左右侍立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7m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人们仰视上去,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浮来,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

7、北院的主体建筑是藏经阁。藏经阁于1920~1922年兴建,是一座2层五开间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m,顶为兽头大脊,鱼角搬爪,斗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整个建筑、门扇窗牖,涂朱绘彩,刻画镂雕,精巧壮观,金碧辉煌,是武汉市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物。

8、宝通寺坐落在武汉市洪山南麓。南宋端平年间(1234~,由随州大洪山迁此。原名崇宁万寿禅寺,明成十一年(1485年)始易今名。现存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1865年)至光绪五年(1879年)建筑。为武汉市4大丛林之一。其建筑特点,或昂举,或幽深,皆随山势而起伏,隐现自然,层叠有致。寺内有放生池、圣僧桥、接引殿、东西厅、大雄宝殿、祖师殿、禅堂和宋铸铁钟、明雕石狮等。寺后有洪山宝塔、法界宫,另有小亭、层台、奇石、幽径等,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益显其庄严雄伟、古朴雅致。寺内建筑自下而上有山门、放生池、圣僧桥、接引殿、大雄宝殿、祖师殿和藏经楼。左有禅堂,右有方太堂。登上山可见铁佛殿,再上为华严洞、华严亭、法界宫和洪山宝塔。

9、寺内有三泉:黄龙泉、白龙泉、乳泉。著名洪山八景自古有“洪山之岭多奇石”,即东崖、云扃、杯樽、翠屏、栖霞、狮子峰、仙人石、寿字石,俨如圣境佛窟。寺内尚存有南宋嘉熙年间孟珙所铸大铁钟2口,在弥勒殿前还保存有明代初年的石雕大狮子1对,为寺庙增添了威严的气氛。寺院后山多古树,相传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该地驻军时植过松树,名岳松,明末被砍伐,清同治年间在原地又植松树多株,长成后仍称岳松,现尚存8株,可谓古木参天。

10、3遵循佛教寺院建造形制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修善代放生鄂ICP备2023013824号-2} 修善代放生中心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